第十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2020年12月29日至30日,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(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)主办,中国开源云联盟、木兰开源社区、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、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“第十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”在京盛大召开。本次大会以“标准聚力 开源共赢”为主题。
尊敬的杨司长、陈院长,各位专家、各位朋友们,大家上午好!很荣幸参加第十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,预祝大会圆满成功。
我们和电子标准院是在2020年Q2签订了战略协议,共同探讨开源领域的标准怎么做。通信领域一般是20~30年做一个标准,做完标准以后所有厂商基于这个标准做一个产品,看谁性能更高、成本更低、功耗更小。但是在开源界不是这样的,标准是跟随客户需求、跟随开源项目迭代更新的。
我报告的题目是《全产业链共享操作系统创新价值》。openEuler是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源,秉承“共建、共享、共治”的理念,与全球开发者一起努力把openEuler打造成创新平台。
1、版本。从社区正式开源代码以来,每年3月和9月发布创新版本,两年发布一个LTS长周期版本。创新版本定位是快速迭代、快速试错,当这些功能稳定、成熟后合入LTS版本(长周期维护版本),2020年12月28日20.03 LTS SP版本正式发布,将20.09的成熟特性回合到长周期版本。2、社区。经过过去一年的发展,感谢所有的开发者和相关朋友的支持,我们现在有超过2000个贡献者,代码贡献者超过1500人,一年时间发展这么快,超过我们的预期。2万个PR,说明社区的活跃度、关注度非常高。关于SIG组(特别兴趣小组),openEuler刚开源时有30多个SIG组,现在已经有70多个SIG组,每个SIG组负责一个技术方向和相应的代码包。还有一个关键的数据,截止今天已经有109个代码仓是社区开发者原创的,这是创新平台非常好的体现。3、用户。我们有一个社区,有一段代码,有一些软件包,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。要政产学研用结合起来,所以第三组数据是用户,要真正有人用。我们第一个LTS版本是3月份发布的,现在我们的伙伴融合openEuler技术发布自己的品牌之后,今年商用销售已经超过3万套,我们希望明年有10倍以上的增长,有几十万openEuler系的操作系统真的用起来。另外,在全球已经有120个城市超过3万用户去下载。我们希望用几年时间把openEuler打造成一个“千级企业参与、万级开发者、百万级用户”的社区。操作系统即是生态核心,也是软件堆栈的关键。操作系统南北向与标准强相关,南向连接广泛的硬件,可以将硬件能力充分释放,芯片提供算力、OS释放算力、应用体现创新价值。南向openEuler已经可以支持几十款整机、几十款板卡。另外,已经有超过千级的应用跟openEuler做了适配,明年我们希望这个数量能增长10倍。关于多样性算力测试平台,开源社区是快速迭代,每天都在提交版本,每天都在测试,怎样保持标准一致?测试平台非常关键,这里举了一个例子, 是跟上游开源社区怎么协同,Compass-CI是我们新发布的多样性算力测试平台,这个平台已经对接上千款上游的开源软件包,我们希望明年做到上万款,未来做到几十万的规模,把全球主要的开源软件包对接起来。openEuler社区已经有60多家企业,包括厂商、高校、研究机构加入,非常高兴的是我们把政产学研用相关企业、高校都加进来了。用户也加入了社区,例如运营商和金融客户。一定是从芯片、板卡、整机、OSV、技术软件、应用软件、集成商能够打通,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态循环。芯片厂商已经有麒麟和飞腾,未来有更多厂商加入;中国主要操作厂商包括麒麟、统信等都已经加进来;中间件厂商东方通、宝兰德等都加进来;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软件所加入;运营商的中国联通、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加入;分布式存储相关的厂商、云计算相关的厂商也加入。这些组织的加入,即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创新项目,更有用户场景真实的需求,从多角度共同推动社区的技术演进,让社区更贴近实际去创新。创新之后立刻能够在用户场景验证,是否需要、是否好用,让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一起。关于社区治理,社区的理念是“共建、共享、共治”, 我是第一届理事长,任期一年。技术委员会做了升级。理事会成员第一批9家,2021年会吸收第二批、第三批,让更多理事会成员加进来,让我们的社区更繁荣。技术委员会运作比较成熟,从去年开源之后就开始运作起来,现在已经有17个技术委员会成员,去年只有7个。今年我们技术委员会已经正式升级了。刚才把openEuler过去一年的进展给各位领导汇报了,下面讲讲未来openEuler发展方向。回顾过去几十年历史,计算架构每隔二十年就有大的变化,近期是从专有计算走过通用计算,正在走多样性计算。专有计算就是软硬件一体的,有一个应用就有一个对应的硬件,完全绑定;到通用计算是单一处理器解决所有的场景、所有的应用。随着万物感知、万物互联、万物智能时代到来以后,单一场景处理器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,给我们带来技术变革的机会。GPU、NPU、DPU等出现,计算产业进入多样性计算时代。这中间最核心的软件是OS,OS承上启下,但是现在对多样性计算支持很好的操作系统是没有的,期望我们openEuler能够在新的计算架构变化的时代,成为最适合场景、适合趋势、适合客户需求的操作系统。技术、生态、商业要形成正循环。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,仅仅有商业也是不够的,计算本身是个生态型产业。芯片做得再好,没有OS把能力释放出来,最终是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的,所以计算是个生态产业。openEuler社区从成立以来,就探索以开源开放的方式,让产业界的技术、生态、商业能够相互结合起来,形成良性的正循环。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驱动力,技术创新带来商业成功,商业成功反哺生态繁荣,生态繁荣促进技术创新,这样就形成非常好的正向循环。对于计算软硬全栈,从芯片、硬件、OS到应用,以及云边端等场景,OS都是核心。OS南向对接芯片,让更多处理器能够高效灵活接入,能够快速把处理器的能力面向应用发挥出来。北向适配多行业的应用,在平台上创造出更多应用,百花齐放。我们共同打造一个OS的底座,在此基础上不同厂商创新,应用创新有统一的接口、统一的标准。openEuler是一个技术创新平台。创新是产业发展迭代最关键的一环,面向未来变化我们需要支持多体系的操作系统,适应云边端多种场景、多种模式,我们希望openEuler定位成这样的创新平台,不仅仅是操作系统。如果大家到网站上看过我们的代码,它不仅仅是内核,还包括编译器、虚拟化、容器,未来还会有Serverless能力,等等。资源调度层要支持X86、ARM等多样性算力共存,所以我们希望在openEuler实现多样性资源的统一调度,让底层的资源不仅可以融合,而且可以得到释放,实现性能的极致发挥。我们希望社区南向未来支持千级以上的硬件,北向服务器领域至少要到十万级。市场空间刚才杨司长和陈院长讲得很清楚,我讲几个具体的数据,1-10月份中国软规模是7.3万亿,基础软件、特别是操作系统占比很小,但是我们看到未来空间非常大。根据IDC报告,2020-2024年全球服务器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%,中国更为迅猛,将达到41%,预计2025年左右中国服务器数量占全球的33%,这样中国操作系统的空间将有7倍以上的市场增长,服务器领域的操作系统就有数百亿人民币的规模。更重要的是操作系统撬动了万亿级基础软件的市场,所以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,希望广大的OSV、开发者一起加入到社区,把操作系统领域做大做强。过去一年,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我们已经初步构建起完整的生态价值链,从碎片式生态变成生态链聚合。未来,我们希望面向行业、面向场景持续创新,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。今天是标准会议,希望在电子标准院的共同探索下,我们共同做好开源标准,加速开源社区发展,让openEuler生态更加繁荣。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,永无止境。openEuler与未来同行,将始终秉承“共建、共享 、共治”的理念,全产业链共享操作系统创新价值!谢谢大家。
视频直播回看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(简称“电子标准院”、“电子四院”),创建于1963 年,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,是国家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、公益性、综合性研究机构。电子标准院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,通过开展标准科研、检测、计量、认证、信息服务等业务,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、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,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。电子标准院承担55个IEC、ISO/IEC JTC1 的TC/SC 国内技术归口和17 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,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为标准的应用推广、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
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成立于2012年9月,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。工作组旨在协调和调动政府、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机构、用户、中介组织等产学研各方资源,推进我国云计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,负责云计算领域的基础、技术、产品、测评、服务、系统等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,对口ISO/IEC JTC1/SC38 云计算与分布式平台分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工作。截至目前已组织国内产学研用各界研制发布云计算国家标准27项,行业标准1项,团体标准6项。中国开源云联盟(COSCL)成立于2012年8月,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指导下,挂靠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,现有我国200余家开源生态圈产、学、研、用成员单位。中国开源云联盟(COSCL)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《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》项目的指定开源组织,宗旨是以标准化为核心,汇聚产业能力,发挥开源智库作用。
“木兰开源社区”建立于2019年8月,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“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”的成果之一。旨在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开源领域的交流,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开源,加强企业、科教研单位和行业用户之间的沟通,推动开源成果转化落地,同时为各类开源项目提供中立托管,保证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不受第三方影响,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来打造和完善开源社区生态。